是啊,一件小小的突發事件,卻暴露出很多家庭的通病:
許多網友的分享,讓我們看到,一個家,可以沒有指責、沒有焦慮、沒有內耗,只有徜徉在彼此間的愛。那時,她家裡經濟條件不好,一部手機的花費相當於一家人一個月的生活費。所以當她戰戰兢兢跑去小賣部打電話告訴媽媽時,因為害怕責備,話還沒說出來,她就先哭的不行。她說:“那一刻的安寧與平和,像暴風雨後瞥見的盛放花朵,美好又給人帶來勇氣。”就是改變能改變的,接受不能改變的,再壞的事情也能看到好的一面,給孩子帶去的,永遠是一份心安的感覺。網友@可可,在北京上學時,因為和同學發生摩擦起了一些衝突,結果被學校請了家長。“要不是因為你打架,我還沒有機會來北社會最容易讓人引起焦慮的地方,教育是其中之一。 ”
充滿緊繃感的家庭,在小事上不斷內耗,讓孩子變得焦慮壓抑。而擁有“鬆弛感”的父母,情緒穩定、心態樂觀,會營造一種平和、愉悅,鬆弛的家庭氛圍,給孩子滿滿的愛和接納。這種氛圍中長大的孩子,是放鬆的、舒展的,能夠自由自在地探索自我,擁有經營幸福的能力。換作一般媽媽,要麼劈頭蓋臉罵一頓,要麼給孩子加壓加碼學習了。但他媽媽反倒鼓勵道:「這麼難的題能考80多分很了不起了。 ”“為了慶祝你第一次考80多分,解鎖人生新體驗呐!”高三時,他一模二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,擔心自己考不上一本,情緒一度很低落。“考不上一本沒關係,上個二本也可以,只要你健康快樂就好了。”他曾問媽媽,為什麼不像別的家長一樣對他有所要求,有所期待呢?媽媽一番話很感人:“你的學習壓力已經很大了,我再加壓,還不得把你壓垮呀! ”鬆弛的父母,不會在教育上太用力,讓孩子承受高壓力高負擔,而是會給孩子鬆綁,給孩子支撐,做孩子的依靠。